「金瑞治水園區」以100%台灣製的疏伐木,作為「田嬰小屋」的主結構。(台北市水利處提供)〔記者何玉華/台北報導〕隱身在台北市內湖區金面山系山腳下的「金瑞治水園區」,去年底經台北市水利工程處重新改造,以100%台灣製造的疏伐木為主要結構,打造融入在地生態理念的「田嬰小屋」(蜻蜓的台語)後,生態調查已觀察到76種蜻蜓,成為台北市蜻蛉目昆蟲的重要分布熱點。「金瑞治水園區」是內湖區的第2座滯洪池、台北市第一座「蜻蜓主題園區」,水利處表示, 水利處表示,根據長期委託執行的生態調查及內湖社大生態班的觀察紀錄,園區迄今已觀察到多達76種蜻蜓,佔台灣已知蜻蜓物種總數(161種)的近半數,展現了極高的物種多樣性與生態價值。請繼續往下閱讀…水利處表示,蜻蜓和豆娘在分類學上均屬於「蜻蛉目」昆蟲,兩者間的差異辨識,蜻蜓停下來時翅膀會「開飛機」向兩側平展,身體壯壯的,眼睛靠得比較近,甚至會黏在一起;豆娘則是瘦身版,停棲時翅膀會「合掌」併攏在背上,眼睛離得比較開,頭型像個小啞鈴。「蜻蛉目」昆蟲的生命周期與水域環境息息相關,牠們的寶寶(水蠆)都愛水,有水的地方就有牠們的蹤影。水利處指出,根據累積的觀察經驗,夏季期間的上午8點到10點是黃金觀察時段,有很高的機會觀察到十餘種蜻蜓及豆娘。傍晚時分也有偏好在黃昏出沒的蜻蜓,像是森林性、飛行速度較快的晏蜓、夜遊蜻蜓、纖腰蜻蜓,牠們通常在入夜前2、3個小時開始活躍。園區觀察點位以園區入口處的林下水塘、滯洪池畔的石板步道為家。「金瑞治水園區」已觀察到76種蜻蜓,佔台灣已知蜻蜓物種總數逾半。(台北市水利處提供)「金瑞治水園區」已觀察到76種蜻蜓,佔台灣已知蜻蜓物種總數逾半。(台北市水利處提供)「金瑞治水園區」以100%台灣製的疏伐木,作為「田嬰小屋」的主結構。(台北市水利處提供)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