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將3D模型產生的布料覆蓋紋理,疊加在杜林屍布(中)上進行比對。左圖為布料覆蓋在真實人體上的模擬結果,右圖則為覆蓋在淺浮雕雕像上的結果。(圖:Cicero Moraes)〔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長期被視為基督教聖物的杜林裹屍布(Shroud of Turin),其真實性再度面臨嚴峻的科學挑戰。一項最新的3D建模研究發現,屍布上的印記在物理上不可能來自真實人體,而更可能源自中世紀的一座淺浮雕(low-relief)雕像。科學新聞網站《Live Science》報導,這項發表於《考古計量學》(Archaeometry)期刊的研究,由巴西3D數位設計師莫拉埃斯(Cicero Moraes)主導。他創建了兩個數位模型:一個是三維人體,另一個則是人體的淺浮雕。請繼續往下閱讀…接著,莫拉埃斯利用3D模擬工具,將虛擬布料覆蓋在這兩個模型上,以分析其產生的紋理差異。當他將模擬結果與1931年拍攝的屍布照片進行比對時,發現來自淺浮雕模型的布料紋理,與照片幾乎完全匹配。杜林裹屍布的歷史爭議已久。1989年的一次碳14定年分析,已將其製作年代定於西元1260年至1390年之間,直指其為中世紀的產物。藝術史的觀點也為此提供了佐證。先前的研究指出,在歐洲中世紀時期,描繪宗教人物的淺浮雕(例如雕刻墓碑)被廣泛使用,這為「雕像拓印說」提供了當時的技術與文化背景。莫拉埃斯推斷,這樣的母體可能由木頭、石頭或金屬製成,僅在接觸區域塗上顏料或加熱,從而產生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圖案。這項3D分析,反映了現代科學與古老信仰之間持續交織的對話與拉鋸。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