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08:30 自由開講》國內藥品支付制度 應從消費心理學出發

◎ 張博勝行銷大師Philip Kotler曾經對行銷有以下的定義,「企業設計詳細計畫引導目標市場內“價值的自願性交換”,並進而達成”組織目標“的一種”分析、規劃、執行與控制”過程」,這裡所謂的價值的自願性交換就是消費者所感受到的利益相對於感受到的成本的結果,雖然國人用藥是醫療行為,但在選擇醫療院所就醫與用藥的心理上不也是一種價值的自願性交換嗎?國人選擇用藥是醫療行為,也是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資料照)在台灣現行健保制度下,民眾選擇原廠藥或學名藥所感受到的成本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所感受到的利益卻有可能是不同的,這裡所謂感受到的利益不是硬梆梆的藥廠化驗數據,或是食藥署同品質同療效的說法,而是民眾服用藥物後其生理與心理上對療效的感受度所產生的。就如同健保署要推動分級醫療,但如果民眾到醫學中心與診所所感受到的成本(掛號費加上候診時間)差距不大,民眾一定會尋求對自身感受到利益最佳的醫療院所來做選擇,這樣的選擇不是迷思,而是消費者行為心理學必定的結果。請繼續往下閱讀…國人自費購買原廠威而鋼,是一種品牌忠誠度。(資料照) 如果民眾真的有所謂的原廠藥迷思,為何在需要自費購買藥品如普拿疼、威而鋼、犀利士等藥品時?學名藥使用量占七成,原廠藥僅三成,就是患者負擔的成本有明顯差距,而大多數民眾考慮療效、副作用與可負擔性做出選擇的結果,而那些持續選擇較高價格原廠藥的民眾有可能是他服用學名藥後所感受的效果與原廠有差別,又或是行銷學上所稱的品牌忠誠度,但絕不是迷思。此外,民眾使用學名藥也沒有達到利他的感受利益,因為現行健保給付原廠藥與學名藥的價格是一樣的,所以也無法節省健保費用,唯一獲利的是醫療院所可以從學名藥獲得較高的藥價差來補貼健保醫療給付的不足,從民眾的消費心理學角度思考,為何要幫醫院獲利呢?民眾並不會得到利他的公益滿足感。參考其他國家學名藥使用率高的原因,也是因為民眾在選擇原廠藥與學名藥的價格有明顯差異,甚至學名藥之間也有品牌學名藥與一般學名藥的價格差異,民眾感受到的成本不同當然就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所以建議主管機關與其一直政令宣導指責民眾的迷思,不如從消費者行為心理學出發,改變目前藥品支付制度,讓民眾根據所感受到的利益相對於感受到的成本來跟醫師/藥師討論最適合自身的藥品,導入部分的市場機制將有助於原廠藥與學名藥的各自發展,以及藥品供應鏈韌性之建立。(作者為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理事長)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來源:自由時報

关于麻豆成人版

91无限传媒star media是一家致力于生产优质华语原创内容的传媒公司,以华人原创剧情为主线,搭配原声华语对白,是专属于华人的内容製造运营及商业化平台,91无限传媒官网为官方唯一正品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