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郁賢雲林的這場罷免,不僅是針對單一政黨,更是一場旨在挑戰盤根錯節的「張家黨」政治壟斷,相較於其他縣市,雲林的罷免行動少有國民黨內部的矛盾可資利用。許多人甚至坦言,他們「敢得罪國民黨」,卻「不敢得罪張榮味」;「敢忤逆朱立倫」,卻「不敢違背張榮味」。這句話或許聽來誇張,卻精準反映了雲林地方政治的複雜現實。在雲林,張家的影響力已超越傳統政黨框架,深入社會每個角落,滲透進每位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罷免投票倒數,罷免雲林第一選區立委丁學忠的公民團體「雲林拔釘」志工,持續在選舉區內加強掃街,呼籲民眾7月26日踴躍出來投下同意罷免。(資料照)當罷免行動面對如此「無形卻又無處不在」的對手時,這條「拔丁」之路,註定比其他地方更為艱辛。我們無法像花蓮那樣,利用國民黨內部的裂痕來分化對手,也難以找到黨內人士願意公開站出來,挑戰這個根深蒂固的家族勢力。花蓮國民黨籍議長公開「出分」罷免同黨的傅崐萁,展現了黨內分歧與挑戰既有權力結構的勇氣。在雲林,這般內部抗衡的局面,迄今尚未出現。請繼續往下閱讀…正因上述原因,雲林的政治人物如劉建國和蘇治芬的重要性益發凸顯。在這樣一個被地方派系高度掌控的政治環境中,他們作為非「張家黨」體系的代表,其存在本身就是對多元聲音的維護,不僅代表不同政治立場,更是挑戰既有結構、爭取打破壟斷的關鍵力量,肩負為弱勢發聲、為改革努力的重任。他們的存在,使雲林的政治生態不至於完全失衡,也為人民提供了一個不同的選擇,每一次發聲、每一次行動,都可能為這片看似固若金湯的局面撕開一道裂口,讓更多元的光線透進來。罷免團體領銜人王國維更指出,丁學忠的質詢率甚至倒數第二。(資料照)當我們審視一位立委是否適任時,其在國會的表現至關重要。以雲林縣立委丁學忠為例,根據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的公開資料與新聞報導,他在上個會期的口頭質詢率為67%,書面質詢率僅為8%。罷免團體領銜人王國維更指出,丁學忠的質詢率甚至倒數第二。此外,他曾支持藍白陣營聯手刪減中央各機關預算,包括大陸地區旅費、國外旅費、國內旅費及水電費等項目,總計刪減金額高達約 939億7500萬元。相較於前立委蘇治芬長期以來勤於問政,屢次在交通、農業、環境等議題上提出具體質詢並爭取預算,丁學忠的問政積極度及其所主張刪減的預算項目,常常未能對雲林縣民的實質需求提出有效解方。例如,他曾被批評「縱火者卻喊救火」——一面刪減農業部預算,一面又要求擴大災損補助,其政策取向與實際作為的矛盾顯而易見。這也讓人民開始檢視,究竟誰才是真正為雲林努力、為台灣發聲的代表。為藍委丁學忠站台,雲林縣長張麗善請假3天車掃催票。圖為張麗善與雲林縣議會副議長蔡咏鍀到北港車掃催票。(資料照)台灣社會都應擔憂,當一個地方的政治力量超越政黨範疇,演變成近乎個人或家族的壟斷時,民主的監督機制如何有效運作?當人民因害怕「得罪」而噤聲時,我們又該如何確保民意能夠真實表達?例如張嘉郡,拍著誤導選民的影片,聲稱罷免將耗費十多億,試圖以金錢數字恫嚇人民放棄行使罷免權利。以此,我們更應深思的是,如果沒有罷免權、如果容忍那些無視民意,甚至可能「親中」的立委繼續留任,他們在立法院每年高達約 9,000萬元的辦公費用(包含薪資、助理費、業務費等),以及四年任期的總額,將累積成更為驚人的國家負擔。更重要的是,那些可能傾向中國立場的立委,其每一次在國會的表決、每一次對於國家預算的審查,都可能將台灣的未來導向不利的方向,甚至讓台灣每年數兆元的中央政府與國營事業預算陷入困境。(作者為19th雲林縣議員)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來源:自由時報